搜尋此網誌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擬物擬態更擬情 華喦畫作欣賞三 /徐偉珍

(本文刊登於2011年行天宮二月份雜誌 /徐偉珍)

華喦年輕時做過工匠,據說曾為景德鎮繪過瓷器,書法鐘繇、虞世南,也富有文采、善作詩,人稱「詩書畫三絕」。華喦身為揚州八怪之一,作畫地點大部分為揚州。揚州地處要衝,交通便利,自隋唐以來,為中國東南沿海重要貿易中心。揚州經濟的繁榮,也促使當地富商大賈對藝術珍玩的索求,各地文人名流蜂擁而至,揚州八怪也在這樣的環境孕育下產生。在揚州當地還流傳「揚州八怪」是指揚州地區的「醜八怪」,這是由於揚州八怪追求自然、現實與生活化、平民化的事物,甚至揭露社會的黑暗面,使統治者的利益受損,汙衊他們是畫壇上不入流的「醜八怪」,揚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揚州八怪」最喜歡畫梅、竹、石、蘭以表達自己的高傲不屈的節氣。


華喦的花鳥畫從惲壽平、唐六如、周之冕、陳淳及徐渭中得到養分,畫風介於工筆與寫意間,對清中葉以後花鳥畫影響甚大。他善用粗筆、渴筆,所畫之花鳥草蟲等生命品類自然逼真,活潑生動。由於久居揚州,也影響一些揚州畫家的創作,如朱本、管希甯、李梅生、虛谷和尚等。


在「擬物擬態更擬情」這個單元中,我們將介紹幾幅華喦的花鳥、動物畫,讓讀者更能欣賞華喦作品的趣味。



  倩柳繫紅圖 126×46㎝ 上海博物館藏


鳥類的飛行競賽



這幅「倩柳繫紅圖」不但設色典雅,畫題也取的極美。「倩柳繫紅」為美好的柳樹枝上繫著桃花,畫中有雙鳥飛止,意境似乎也美。畫上有華喦的書法「欲繫紅香倩柳絲。新羅山人寫於解弢館」說明畫題的由來。


這幅畫生動地表現兩隻鳥正在「競賽」的過程,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且看這兩隻鳥,一隻在枝頭上,一隻則在後方奮力的飛翔,企圖趕上那鳥盤據的枝頭。在枝頭上的這隻鳥模樣也並非靜止的,我們看見牠的雙爪緊緊勾住樹枝,腹部向前,非輕鬆地站在樹枝上,翅膀也是開闔的,並非是一般停在枝頭、收斂著翅膀的鳥,同時牠的頭還往後探尋,彷彿在檢視後面那隻鳥追上來沒有。而另一隻鳥呢?牠的身形明顯比前一隻鳥小上許多,這並不表示牠真的體積比較小,而是畫家運用體積大小來暗示距離遠近,這隻看來較小的鳥想必離目標距離還有一段待努力的過程,只見牠快速地拍合翅膀,嘴喙張開,看似飛的太累正在大力的喘氣,也或許牠正在用鳥類的語言大叫:「等等我」也未可知。


有時候欣賞一幅畫並不是按照順序看完即成的,需要反覆參照、彼此推敲琢磨。我們了解了這兩隻鳥的關係後,再回過頭看那隻剛飛上枝頭的鳥,牠的嘴喙是緊閉的,不同於那隻正在飛的鳥張開鳥喙的大力喘氣,由牠緊閉的雙喙可以看出牠的飛行輕盈、毫不費力,即使牠才剛剛飛到枝頭上,腹部朝上可見其還沒站穩,但依然臉不紅氣不喘的到達目的地。由其緊閉的雙喙可見,這隻勝利的鳥看來有點高傲,牠微偏的頭與向後看的眼神帶有一些挑釁,彷彿在對另一隻鳥說:「我贏了,你追不到我!」一般。


前面第一段筆者寫道「畫中有雙鳥飛止,意境似乎也美」是此畫的外觀美感,至於它所要呈現與表達的意境,以非傳統花鳥所欲展現之「美」了,在此展現的是一種將鳥類擬人化後,作者想像中所賦予鳥類間相處的種種生活情趣,看來非常活潑有朝氣。


雜畫冊之一 絹本設色 30×25.5㎝ 廣州美術館藏



用盡力氣  聲嘶力竭



此圖選自「雜畫冊」之一,「雜畫冊」共十二開,題材有走獸、禽鳥、人物、山水等,此圖為花鳥畫。


畫面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隻鳥蹲踞枝頭,然而牠並非安然優閒的在枝上休息,雖然牠斂起翅膀,但只見牠腹部壓低貼近樹枝,尾巴向上高高翹起,如果牠想輕鬆一點的話,頭部大可以隨著腹部低姿態而下垂,但牠卻反其道而行,頭部上仰,身體極盡扭曲,這扭曲的姿態已經夠累了,牠還張開大口、放聲嘶吼。而在吼叫時,牠費了相當大的力氣,為使自己不要因為用力過猛而跌落樹枝,他的雙腳拉開、有如蹲馬步之姿,企圖穩住重心,才好盡情宣洩。


前面說鳥在休息時是斂起翅膀的,而這隻鳥斂起翅膀很明顯的並不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牠將全部的力氣集中嘶吼,因此練起翅膀保持平衡。這是相當滑稽的構圖,我們知道這隻鳥在大叫,卻不知道牠為何而叫?究竟是牠看見了甚麼讓他如此生氣?或者牠正在宣誓地盤跟別的禽類示威?看牠這樣扯破嗓子的樣子,我們不免要心平氣和的勸牠「有這麼嚴重嗎?」


再看畫面的其他部分,鳥蹲踞的枝條蒼勁有力、一筆而就。這枝條看來很有生命力,穩穩的從石縫裡長出來。這石頭畫得隨性,也是一筆畫成。這其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好的畫從「一筆」即可看出,「一筆」可見濃淡乾溼、輕重緩急,如果本身沒有畫畫的功力,只是隨意亂撇的「一筆」,那畫面就會給人簡單、空曠的感覺,好像少了些甚麼一樣。所以畫面的完整度不在於話的內容多或少,如果我們畫一筆,別人可以在我們這一筆當中見到豐富性,那這一筆即使不多,也能讓畫面產生出令人心情愉悅的美感來的。


花鳥草蟲圖冊之一 絹本設色 136×26.7㎝上海博物館藏



你們吵吧,不關我事


此圖為「花鳥草蟲圖冊」之一,此圖冊共八開,上繪各種禽鳥動物與植物的自然生活情趣,為華喦六十九歲的作品。


此圖繪有兩狗一貓,以技法來說並非寫實,甚至有點草率,但我們看過華喦的其他作品可以知道他是有能力可以畫出肖似與技巧高明的形體的。而在畫面中狗與貓的形體只是隨便亂勾,為得畫意而不求形似,可看出一種稚拙樸質的美感。畫面中的一對貓狗似在互相對峙,而另一隻狗百無聊賴的進入夢鄉。


若作為藝術的美感來說,此幅作品看似稍有不足。但若作為一種茶餘飯後的把玩,則別有一番生趣,形似不足而內含有之,有時候畫面除了美感外,也求「趣味」且看這些貓狗逸筆草草,好像是孩童畫一般,令人莞爾一笑。



雜畫冊之一  絹本設色 30×25.5㎝廣州美術館藏


水中是何人?


此圖選自「雜畫冊」之一,「雜畫冊」共十二開,題材有走獸、禽鳥、人物、山水等。

畫面中有一匹馬立於中央,牠低頭望向水邊,似乎在看自己的倒影。將馬置於畫面中央,是說將牠視為畫面的主角,引領我們將此馬作「人」看。此馬因何顧影自憐?牠看來神情落寞,似乎沒有其他同伴,望下水邊的牠似乎是在自言自語,將倒影看成牠者而「對話」。


這匹顧影自憐的馬,究竟在想甚麼呢?是不是在想自己究竟是誰?為何這樣孤獨呢?當然,觀者也可以自己的角度解讀,這是一匹馬,牠正走到池邊取水,但是還沒走近,就順便照了一下鏡子…之類的。畫面之所以有看頭,除了畫家的功力外,也要靠讀者的想像,「藝術欣賞」的過程才得以完成。



花鳥草蟲圖冊之一  絹本設色 136×26.7㎝上海博物館藏



大家一起來玩水



此圖為「花鳥草蟲圖冊」之一,此冊共八開,上繪各種禽鳥動物與植物的自然生活情趣,為華喦六十九歲的作品。


此圖中有兩隻鳥,一鳥立於枝頭俯身向下探望,而朝牠望去的方向則是另一隻鳥,這隻鳥在水中看似游泳貌,牠的頭也是上仰的,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理應是在看另一隻鳥。


我們看見此畫面可以明顯知道這兩隻鳥是在對話的,但其實牠們彼此的眼神並沒有對上,而是成一個「S」型。大家若還記得崔白的「雙喜圖」嗎?在「雙喜圖」中鵲鳥、枯木、土坡與野兔展開一場「S」型的對峙與循環,更增添生動感。華喦曾摹仿崔白的「雙喜圖」而別出新意,故可見他有一定程度受崔白影響,像這幅作品的「S」型構圖,就給人一種「動感」也可平衡畫面。如果將這兩隻鳥都畫在同一垂直線上,畫面就不免呆板、重心偏向同一邊就失去平衡了,因此在此畫中鋪設「S」型構圖,既能保持平衡,又富有動感,使二鳥的對話更加生動。


看此畫面,一隻鳥在水中戲水,於水的部份留白,而在水波處則點以淡墨,象徵激起的水花。看牠玩水如此不亦樂乎,彷彿抬頭是想說服另一隻鳥一同下來戲水作樂。而另一隻鳥彷彿就要被說動了,牠幾乎是倒吊在枝頭上,而且翅膀張開,似乎就要俯衝飛下去了,真的是很有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