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我們一無所知的大事,就這樣默默進行著…一無所知的大事,默默發生…/徐偉珍

我們一無所知的大事,就這樣默默進行著…
公益時報
2017.03.01 記者徐偉珍/台北報導
1928 年金天放先生外祖父陳益軒(時任中國肥力田肥料公司負責人)與外祖母葉太夫人在溫州留影。陳益軒先生時為溫州首富,故金天放先生從小把玩、鑑賞玉器,實為家學淵源。
《古玉浮沉記》講述的是一批古玉因國家知名學者的判斷,險被銷毀,筆者「金天放」先生憑藉家族有100多年的玉器蒐藏經驗,判斷出這批玉為真玉,因此在不干自己的事的情況下,決定搶救這批古玉,卻意外驚爆出許多不為人知的案外案,包含像是玉器採購這樣「一無所知的大事」。
對於小市民來說,國家高級知識殿堂的玉器採購,是我們「一無所知的大事」,殿堂內古玉研究者的專著,更是研究中國古玉者必讀之文章。小市民是以無比崇敬的心這樣相信著,況且殿堂內的古玉,可說是多少人魂牽夢縈的神物,它們多半緣自清宮、來源清楚、再加上清帝諸多的評鑑、更添貴氣。眾多的民間收藏家,莫不以能將自身收藏文物捐贈成為殿堂所保存之文物而感到榮耀,況乎殿堂內的古玉,質量、碾工之工法均堪稱世界之最,因此「編列」預算購藏古玉,不但是令人不解,也是一件大事;但這件大事竟然事前外界一無所知,其採購過程更是疑雲重重。
金天放先生認為,以國家高級知識殿堂之地位,除非所欲收藏之文物為世界之最或具歷史意義者,否則根本無需浪費公帑進行購藏。因為「古玉種類何止萬千,即令窮一國之力,亦無法將世間出土之古玉收藏於一室」但卻在搶救一批將被國家級研究學者銷毀的古玉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自1995 年開始,國家級研究單位的學者,「編列」預算,集中於固定的古董商購藏古玉,伴隨展覽與出書的「背書加持」使其行情看漲,更配合需求幫忙古董商節稅…
揭開層層面紗,案情分外緊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